社區小改變.齡活大意義—「齡活大使」成果分享會

2023年5月2日,嶺南大學(嶺大)「賽馬會齡活城市計劃」專業支援團隊假香港基督教青年會北座四樓大禮堂舉行「社區小改變.齡活大意義」的「齡活大使」成果分享會。嶺南大學副校長莫家豪教授及嶺大亞太老年學研究中心總監陳澤群教授出席活動,與13個地區夥伴機構單位共同見證了來自港九新界逾130位「齡活大使」成長為「齡活導師」的歷程。 

莫家豪教授和陳澤群教授頒發「齡活導師」襟章及嘉許狀予130位「齡活大使」,表彰他們積極參與和實踐為期十個月的「齡活大使」訓練課程,並熱心策劃及執行「社區小改變.齡活大意義」地區行動計劃,展現了以「由下而上、地區為本」方式推動的「長者及年齡友善城市」的良好實例,共創可持續發展的「齡活」城市。 

莫教授表示「面對香港人口老化的挑戰與機遇,促進社區參與 ,以及催化跨機構、跨界別的協作都是實現可持續發展『齡活城市』的關鍵」。他強調「嶺南大學樂意擔當協作及專業支援角色,13個地區行動計劃按世界衞生組織提倡的『長者及年齡友善』八大範疇作主線策劃,『齡活大使』的積極投入促進了社區居民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增強了社區凝聚力和連結性 ,並在社區更有效地植根了『長者及年齡友善城市』的文化,成為社區可持續發展的基石。」 

在成果分享會中,「齡活大使」分享參與計劃的點滴及心路歷程,透過不同社會參與為自己居住的社區作出貢獻,建設長者及年齡友善的環境。「齡活導師」李淑賢分享:「所屬的聖雅各福群會灣仔長者地區中心多年來不停與區內相關渠道和政府部門反映意見,現在區內的休憩設施都更具長者及年齡友善元素,比如有些公園設有公廁方便市民長者。我明白到地區倡議工作都總會遇上挫折,但世上無難事,鐵柱磨成針,堅持為地區發聲,政府相關部門就可以聽到,並慢慢會見到改變。」「齡活導師」郁建國更呼籲一眾「齡活導師」及地區中心在疫後要更多組織社區探訪活動,關心隱蔽長者,讓他們再次重次接觸社區,體會人間有情。 

在「社會政策由基層做起」的主題分享中,「齡活導師」簡惠詩分享到小組關注基層眼科醫療服務的初心與歷程,「有見公營眼科新症輪候逾年,患者就醫情況不理想,一行五人『齡活大使』明目小組組員分別到各區眼科醫院、地區康健中心觀察訪談,並與視光師交流、設計問卷,並出謀獻計提交意見書予醫務衞生局,期盼政府在未來的基層醫療發展中,將眼科護理服務盡早納入本港地區康健中心恆常服務範圍,保護好市民的靈魂之窗。」 

救世軍牛潭尾社區發展計劃中心主任梁先生及明愛元朗長者社區中心督導主任馬姑娘均提到組織地區長者參與地區改善計劃是恆之有效,「長者是最常留在社區的一群, 他們最能觀察到社區需要,他們的觀察與紀錄往往是社區共同需要。由他們親自向政府單位及社會持份者發聲,更具說服力,效果事半功倍。當居住環境改善了,受惠的不單是長者,而是全部巿民,他們會更認同長者是老有所為。」馬姑娘更開心見證「齡活大使」在參與地區倡議工作時都變得更起勁、更有活力。在過程中,大使們也感發揮所長,提升其自信心。 

關於「賽馬會齡活城市計劃」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於2015年開展「賽馬會齡活城市計劃」,以應對人口老化所帶來的挑戰和機遇。該計劃與嶺南大學亞太老年學研究中心及本地三間大學的老年學研究單位合作,已在全港18區培訓超過2,750名「齡活大使」。 

為擴大「齡活大使計劃」的影響力,嶺大專業支援團隊於2022至2023年間,通過「長者及年齡友善城市」公眾教育活動,培訓了超過600人次,讓更多社會持份者成為「齡活大使」。計劃分為三個階段,包括「齡活大使」、「齡活實習生」,及「導活導師」的培訓。該計劃建立了13個社區實踐案例,涵蓋「長者及年齡友善城市」八大範疇,為應對未來人口老齡化的挑戰提供有價值的可行方案,有助於推動社會邁向可持續發展的方向。 

詳情可瀏覽  : 「賽馬會齡活城市計劃」www.jcafc.hk 

返回主頁